首頁 > 彭城僑苑 > 正文
徐 州 民 俗 ——云龍山會
時間:2020-10-27 來源:《徐州僑聯》
 

    徐州城南云龍山,是游覽勝地,古跡櫛比,風光宜人。山西坡大士巖,每年農歷二月十九日值觀音菩薩誕辰之日逢會。這個會的盛況,僅次于城隍廟會和四月十五日太山會。大士巖在云龍山第一節之西麓,西臨石狗湖(現名云龍湖),遠山含煙,蘇堤如帶。

        大士巖的觀音會歷史不算很久,始于清康熙年間。當時,徐州知州姜焯派人鑿刻了觀音像,信佛教者多來祭拜,久而久之形成觀音會。民間稱為云龍山會。二月十九為正會,前一兩天賣飲食、雜貨、玩具的小商小販,多匯集于山北面的通道兩側,設攤應市。西及北山坡外有書場,北山腳有漱石茶社和小朋友照相館(北伐后始有,以前則無)。入云龍山北大門,登石階直上,半途歧分:一南上,去放鶴亭、興化寺;一西南,去至大士巖的偏門。入偏門可以見到懷抱嬰兒的“送子觀音”,殿前廊上有乾隆皇帝所書楹聯:“慈云無住莊嚴相,德雨常飛清凈身。”殿門抱柱有一對聯:“我本是一片婆心送個孩子與汝,你須行百般好事留些蔭澤給他。”

 殿前山門左側為鐘亭和送暉亭,右側為鼓亭和試衣亭。出山門步五十三參臺階而下,即可到俗稱“點將臺”的戲樓。民國時期,戲樓毀壞,改建為亭,名為“半山亭”。十九日這一天,進供者、燒香者、乞子者、還愿者以及湊熱鬧趕會者、放風箏者潮涌而來,山路為塞,路外人滿。大士巖院內外,男女云集,觀音像前善男信女燒香膜拜者,一排動輒十數人,此未起而彼已伏。就是大士巖后的放鶴亭及山東大佛殿等處,亦告人滿。北伐前,放鶴亭院內的船亭有茶社可憩。社內常有人清唱,均是一般茶客來此遣興,并與會增添色彩。正會后,次日即近尾聲,但延至二十二三,仍有稀疏的燒香者和售物的小販盤桓。會前十六七日賣物者已陸續而來,香客也三三五五上山,人雖不多,已見正會之盛兆。

    建國后,云龍山廟會依然很興盛。1966年“破四舊”時,紅衛兵把觀音像砸碎了;1978年又重塑了一尊,廟會再度興起。現在趕會者,絕大多數都為了游玩,或購買民間工藝品,或品嘗風味小吃。在觀音像及山頂如來佛前燒香者,大多數也都是逢場作戲湊熱鬧罷了。現在云龍山會已是徐州一帶的人們最為開心的日子。

僑聯概況 | 僑聯動態 | 基層僑訊 | 通知告示 | 學習專欄 | 機關黨建 | 政策法規 | 彭城僑苑 | 海外鄉情

地址:徐州市新城區元和路1號(二期東區綜合樓)B座309室 電話/傳真:0516-83850220 郵箱:jsxzsql@126.com

Copyright ?2020 徐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 版權所有

蘇ICP備10003247號-1

關閉